您现在的位置是:资慧新闻网 > 科技 >
AI声音滥用现象亟待有效规范
科技 人已围观
简介随着算法不断进步,在高性能设备和高精度模型的助力下,AI生成的声音已从过去的“一听就假”发展到如今的“真假难辨”。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大对利用AI技术进行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……...
随着算法不断进步,在高性能设备和高精度模型的助力下,AI生成的声音已从过去的“一听就假”发展到如今的“真假难辨”。不少有声读物采用AI配音,读者甚至能选择模仿某个特定人的声音,这既降低了成本,也增添了趣味性。与此同时,AI声音滥用现象也时有发生。(2月24日《工人日报》)
如今在网络平台上,AI声音随处可见,而有的的确能够以假乱真。并且,据报道,大量软件具备相关功能,一些APP的下载量超千万次。有的只需简单念出一段文字或输入音频片段,这些APP十几秒即可完成声音的合成。还有一些商家在短视频平台带货时,通过AI模仿知名人士的声音编造内容。
AI声音滥用背后的风险不容小觑。可以说,个人的声纹信息作为一种生物识别特征,具有高度的可识别性,其独特性、唯一性及稳定性,使其成为将信息与特定自然人相关联的关键要素。同时,根据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的规定,声纹信息被归类为敏感个人信息,受到严格保护。所以说,擅自将他人声音AI化是违法行为。
AI声音滥用现象亟待有效规范。毋庸讳言,AI生成声音的过程中,涉及声音样本的采集、使用、算法的研发和应用等多个环节,每个环节都可能涉及不同主体的权益。保障各方合法权益,法律的完善是基础性工作。于此,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,细化AI克隆技术的法律条款,明确侵权行为的定义和责任,需要相关部门重视起来。
平台也应当切实负起责任。一方面是监管责任,如建立健全对AI声音的审核和侵权举报机制,及时发现和拦截侵权、虚假、违法等不良内容;另一方面是预警责任,平台有必要加强相关警示,增强公众对AI声音滥用危害性的认识。平台或企业唯有坚持技术边界,依法合规使用,才能避免AI技术被滥用。
《民法典》第一千零二十三条规定,对自然人声音的保护,参照适用肖像权保护的有关规定。所以,对AI声音涉嫌违法的同样须依法惩治。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大对利用AI技术进行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,形成更加完善的常态化治理机制,绝不能任由AI肆意“偷声”。(杨玉龙)
相关文章
随机图文
韶音新一代开放式耳机动钛圈亮相AWE
韶音新一代开放式耳机动钛圈亮相AWE…………新规明确:人脸识别信息录入后 个人有权
人脸识别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人们的生活方式…………推动体面工作与性别包容型政策,CSW6
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第六十九届会议(CSW69)于3月10至21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。…………老板电器发布新一代食神大模型
老板电器发布新一代食神大模型…………视频|五大赛区同步开赛,500支战队谁
从赛事筹备到赛制设计,本次半决赛有哪些特色、亮点?一起听听他们怎么说——…………3·15消费提示:莫让虚假保健广告肆意
在健康意识日益觉醒的今天,保健品市场本应是守护健康的防线,却沦为虚假广告的“重灾区”。…………回顾!全国两会“网信”相关新词热词
未来产业、具身智能、人工智能+……全国两会出现了哪些“网信”相关的新词热词?一起学习了解,感受网信事业的蓬勃发展。…………AI生成内容也可受《著作权法》保护
据悉,这是武汉首例AI图片创作者维权案,该案裁判确认了AIGC生成具有独创性的图片应当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,可受《著...……